![](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5-min.png)
▲干净整洁的潭头社区
进入潭头社区,一下子就被整洁的路面和美丽的社区环境给吸引了。在这里,家家户户都将自己的房前屋后打扫的干干净净,几乎每家每户的门前都贴着卫生清洁户的标志。
▲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卫生清洁户”
接着,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立即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社区是十分整洁干净的,但是在社区里却几乎看不到垃圾桶。
▲社区竟然没有垃圾桶?
垃圾兑换生活用品 乐坏了村民
在这间80平米的小屋中,有一个房间整整齐齐的摆放着6个贴着不同标签的垃圾桶,有塑料袋、废电池、荧光灯管、矿泉水瓶、香烟头、农药瓶等不同分类,这六类垃圾积累到不同的数量都能兑换一定的生活用品。这可乐坏了当地的村民。
▲图为“垃圾银行中”贴有不同标签的垃圾桶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就遇到了三位村民将自己收集的生活垃圾投入指定的垃圾箱中。
▲图为村民正在指定的垃圾桶内投放回收品
▲签完字就能拿到兑换的物品啦
小女孩将收集到的49个矿泉水瓶兑换了三本笔记本和一个橡皮后显得十分开心。并表示以后要多捡一些矿泉水瓶争取兑换更多的物品。
▲拿到兑换物品的村民
▲图为正在指定垃圾桶内投放物品的村民
据“垃圾兑换银行”的管理员刘寿伟介绍,“垃圾兑换银行”作为当地乡、村共同设立的一家公益性环保机构,废电池、塑料瓶、塑料袋、易拉罐、农药瓶和香烟头等生活垃圾都可以拿到这里来,兑换成铅笔、练习本、肥皂、纸巾等学习用品和日用品。
▲“垃圾兑换银行”的管理员刘寿伟正在练太极
▲管理员刘寿伟的监督公示牌
“比如15个矿泉水瓶可以兑换1支铅笔,30个矿泉水瓶能兑换一卷纸巾。如果村民送来的垃圾量少,当场达不到兑换标准,我们会给他积分,等下次送来的垃圾积分凑够了,再给他兑换成生活用品,非常便民。” 刘寿伟说。
▲垃圾兑换物品换算表
▲兑换与积分累计奖励办法
▲陈列柜里展出的待兑换物品
▲每一次兑换管理员刘寿伟都会及时详细的记录下来
刘寿伟表示,“垃圾兑换银行”开业前,部分村民有垃圾“随手扔”的不良习惯,社区的环境受到极大影响。
如今,有了这家“垃圾兑换银行”,大多数村民自觉将垃圾送来,不会乱丢乱扔,环境大幅好转。
据了解,“垃圾兑换银行”自开业至今已过去半年,为潭头社区处理了超过300公斤的生活垃圾,村民“随手扔”的不文明行为亦难匿踪影。
除了提升环保意识,“垃圾兑换银行”也实实在在地为社区省下了钱。据了解,原先社区每年要雇3名保洁员,1年至少要在保洁上花费3万元。
如今,有了这家“垃圾兑换银行”,每个月仅需支付几百元垃圾运输费用,大幅降低了保洁成本。
“垃圾兑换银行”值得推广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随之不断出现的“垃圾围城”现象,使垃圾问题成为各地提升环境质量的一大难题。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统计,我国97%的城市因垃圾无法及时得到处理,只能堆放或填埋。我国城市因垃圾造成的损失每年在250亿到300亿元。
然而垃圾“围城”这一全国性难题,在梓山镇潭头村潭头社区中,却得到了有效破解。
▲美丽祥和的社区环境
“垃圾兑换银行”将原先村民随手丢弃的垃圾变成再生资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这一做法很值得推广。
那么,问题来了:
▼▼▼
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垃圾兑换银行”都有哪些好处呢?
首先,设立“垃圾兑换银行”,使村民从源头上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从而最大限度地变废为宝和回收再利用。这是解决当前很多地方垃圾“围城”、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的最佳出路;
其次,有助于提升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由于没用的垃圾可以兑换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使村民们改变了以前“随手扔”的不文明行为,自觉将垃圾收集起来送到“银行”,村镇因此变得更靓了,村民的环保意识也得到了提高;
再次,节约了农村保洁成本。“垃圾兑换银行”设立后,村民自觉将垃圾送到“银行”,不再需要雇请保洁员进行清扫,只需要雇车直接将垃圾运走,大大降低了保洁梓山镇潭头村潭头社区的
“垃圾兑换银行”是公益性的,
希望这一成功做法能够在我县推广开来,
让更多的“垃圾兑换银行”出现在赣南大地上。
🇨🇳张军村坎子脑 李爱友